close

我的回流教育終身學習  彭敏松

前言

竹師五六級同學會承蒙主辦團隊奔波辛勞,終至圓滿完成,十分感謝。

原定藝文展改變為演出方式,個人分享作品僅以一張power point書籍面照片呈現,對與會師長同學不敬之處,敬請海量。當日活動緊湊,同學們闊別半世紀,把手交談甚歡,對個人作品多所關心,現場無法盡述。今特補敘<<我的回流教育終身學習>>,不揣淺學,與君分享。

 

壹、教育專業啟蒙

我小學就讀新竹國小,就學期間曾兩度有隔壁師範學校的實習老師來陪讀,這些大哥哥和顏悅色,竟日圍繞在我們身邊,吸引其他班級的小朋友羨慕的眼光。假日同學相約,到師範學校找實習老師是最愉快的記憶。在宿舍的塌塌米上翻滾,哪知來日竟也成為我的睡鋪。然而,這並非真正吸引我進入竹師的緣由。

竹一中畢業,面對台北工專、新竹中學、新竹師範三條途徑的抉擇,不出意外,我的命運跟大夥們的一樣。並無冠冕堂皇的理想,心中也沒有一絲怨懟,就這樣,拎著棉被,扛著鋤頭,踏入竹師校園,開始我這一輩子教育人生的旅途。

微薄的主副食公費難為了伙食委員和廚房火伕,這群發育中的年青人,經常是飯鍋見底。難怪客雅溪畔軍訓課打靶滿分,換得早餐桌上的一顆白饅頭,羡煞同學們的眼神。

教育專業領域知識的汲取,如同飲食的飢渴,具體而微,大量吸收。賴月華老師的桑代克,楊家禮老師的杜威,還有郭雲欽老師的教材教法,羅技安老師的教育實習。每學期五次段考,我們在校園裡每盞昏暗的燈光下,囫圇吞棗也好,心領神會也罷,終究打開了教育園地的大門,扮演稱職的園丁。

 

貳、回流教育發展

六零年代正值教育新理念的韌發。一九六九年瑞典教育部長波爾莫(O. Palmeo)提出回流教育的概念,認為教育不可能一次完成,人在從事一段工作之後,應重新接受教育,形成「教育—工作—休閒」的循環模式,以代替傳統的直線式生涯發展型態。一九七O年以後,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更極力倡導此一教育理念。

(1)第一期  : 身分的轉換

   竹師畢業業後,同學們各奔前程。我分發到台北市延平國小,趕上延長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服務期滿,毅然參加大專聯考。許是蒼天旨意,數十個志願中,錄取的卻是高雄師院教育系,再度享受公費待遇,也注定跟教育結下不解之緣。首次從教師角色轉變為學生,重回校園。

(2)第二期 : 角色的交替

高師畢業,再次分發回台北任教國民中學。這次有較長的時間待在職場,教學相長外,也感受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於是就近前往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暑期進修,前後四個暑假,脫下教師的外衣,再次投入學生的行列。

(3)第三期 : 身分的重疊

八零年代,國內興起教改運動,終身學習風起潮湧。仰慕林清江大師教育風範,南下嘉義投考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班。慶幸以榜首和內人許麗嬋雙雙獲取,更榮幸獲林老師親炙,收錄為及門弟子。這期間教職已兼學校教務主任,台北、嘉義兩地奔波,教學、行政、課業、家務諸多交織,卻是忙中有序,其樂融融。與林老師的師生情誼,我另撰<<亦師 亦友 — 緬懷恩師 林清江博士>>一文紀念。

(4)第四期 : 身分的融合

九零年代,我主持台北縣文山國中校務,並就讀台灣師大社教所博士班。主修社區教育與高齡學習,持續關注台灣高齡化議題與社區樂齡學習。完成學位後,從教職退休,利用自由之身,雲遊四海,並旅居奧克蘭。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雖離開教育現場,但仍不忘觀摩學習他人之長,持續在終身學習領域撰稿,以饗國內讀者。

 

參、快樂終身學習

伴隨全球化的推演,高齡化也正逐步衝擊世界各國。迎接新世紀的到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一九九六年出版<<學習 : 內在的財富>> (Learning : The Treasure Within) 一書,宣揚終身學習的四大支柱 : 1.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2.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3.學會與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4.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活到老、學到老」不再是老生常談,它已經跟我們每個人相連結。現代社會天地萬物急遽變動不居,正確地說,我們必須「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1)旅遊學習 : 萬里路、萬卷書

古云 :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拜退休後自由身之賜,雖沒能周遊列國,至少南來北往的也跑了不少地方,除印證過往書本所學外,也從中多所觀摩學習。歐盟各國針對高齡化潮流,積極推動高齡者旅遊學習。畢竟新世紀的老年人是自在、積極、富裕的代表:有更好的健康、預期壽命的延長、更多元的民族色彩、生活在綠色郊區、視退休為第二個春天。讓我們齊呼:「人生七十才開始」。

(2)高齡教育 : 實務評鑑、政策擬定、領域撰稿

持續保持與社會的連結是延緩老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於專業領域基礎,個人長期關注國內成人教育,多次參與各地樂齡學習中心業務評鑑,全國終身學習楷模選拔,我國教育政策綱領擬訂等高齡教育的規劃與推動實務。同時,在玄奘大學成人教育系所兼課之餘,與時俱進,撰寫成人及終身教育領域相關文稿,在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雙月刊登載,以饗讀者。

 

登載於成人及終身教育雙月刊中有關高齡教育文稿

 

(3)毋忘初衷 : 大學執教、社大學員

母校給我教育領域的啟蒙,教育園丁退而不休。現在的生活一方面在大學成教系所兼課,同時也是社區大學活躍的學員。舉凡素描、演歌、日語會話、園藝、氣功、臉書等等,不一而足。猶如當年竹師歲月,感興趣的極盡吸收,其樂融融。

 

後語

草山下的陽明寓所,每朝迎向仰德大道的晨曦,內心的省察克治,審視陽明先生「天地萬物本吾一體」,演繹我個人符應前述終身學習的知行合一。回首來時教育路,與時俱進,撰寫成人及終身教育領域相關著作,合輯近十年文稿,見證個人終身學習的所學所思、所行所成,謹此 願與老同學們分享。

 

著者近十年終身教育領域相關文稿合輯

 

 

著者其他著作書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杏嵐旭長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