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庭的幸福

  彭桂梅2月19日line給我一影片:「哈佛持續76年跟蹤700人一生:什麼樣的人活得更幸福?」哈佛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我摘出影片的重點如下:

是社會名望嗎?是財富的擁有程度嗎?還是獲得世俗社會眼裡,所謂的巨大成功?

不,幸福和它們沒有直接關係,只有好的社會關係,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

首先,孤獨寂寞是有害健康的。其次,關係的質量比數量重要。

最讓人感到受傷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齟齬、爭吵和冷戰。

互相傷害、沒有愛情的婚姻,帶來的危害會比離婚更加致命。

再者,好的人際關係,如果在老年時,婚姻生活還溫暖和睦,對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知道對方在關鍵時刻能指望得上,那麼記憶力就不容易衰退。

對於陌生人,我們保持友好,可對於最親近的人,我們反而用盡了猙獰與惡劣。

“一家人,即便是各過各的日子,但只有家人之間心底的那份顧忌,才讓一個家有家的意義。”

短短的“顧忌”二字,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又有多少人是全心全意做到了?

  我2018年1月26日寫了「不可言喻的幸福感」,主要是寫「亮需合唱團」的幸福感。本文來談談「家庭的幸福」,主要是談談父母子女和夫妻之間的幸福。「什麼樣的人活得更幸福?」的影片中其中一段話,我有很大的感慨:

對於陌生人,我們保持友好,可對於最親近的人,我們反而用盡了猙獰與惡劣。

“一家人,即便是各過各的日子,但只有家人之間心底的那份顧忌,才讓一個家有家的意義。”

短短的“顧忌”二字,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又有多少人是全心全意做到了?

  我所知道的親友中,有些人對陌生人,或者比較不親近的人,或者工作中的同事,因為比較有所顧忌,通常會保持一段距離,不敢傷害他人,或者沒能力傷害他人。但對自己的子女、親人,就顯出一種肆無忌憚的態度,對他們講話毫不知道顧忌、或尊重,讓晚輩心生畏懼,不敢親近。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一般說來,子女都會孝順、敬重父母,問題是有些父母本身是不值得孝順、敬重的。有些父母在外面沒什麼成就,可是在家愛耍權威。在此種家庭,家庭成員間沒有坦誠、也不開放,面對一些問題,通常是最有權威的說了算了,晚輩跟父母、長輩有不同的看法不敢表示意見,日積月累家庭成員就會出問題。

  有些父母過於自戀,要晚輩以他們為偶像,自認為自己就是「神」,行使「神」的權力。這些父母多要求子女要做他們希望做的事,讓父母歡喜的事。他們常說:「我是你的父母,照我說的去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多,或者說:「 大人說話,小孩不准多嘴。」有些父母和子女的互動的原則「一切向錢看」,通常只記得給子女的,常不記得子女也給父母很多。喜歡比較,那家子女賺多少錢,給父母多少錢,常爭吵,算舊帳。久而久之,子女和父母不只不親,反而是儘量避不見面,這些在家庭中是很不健康的、全無幸福可言!

  子女到一定成熟的年齡有許多事可以獨立行事,當子女超越某種程度才要適時阻止。我們應該要引導小子女學習如何在過與不及求其適中之間掌握自己的言行。當然有些很不好的言行,例如說謊、偷竊等要及時適時制止,從小養成誠實、正直的好德性。父母對教育小孩的立場不一致,子女們會無所適從,這是導致離婚的主要原因之一。

  婚姻是兩人的約定,彼此的承諾,共同努力經營。但婚姻中在承諾與占有之間,常常存在緊張的壓力,也因此會產生許多衝突、磨擦。有些夫妻根本就不會想到對方,不會顧及對方的需求。

  有些夫妻之間還會出現暴力,通常是丈夫,因為比較強壯,動則言語暴力、肢體暴力,無視對方的存在,認為他是「主人」,對方是「奴隸」,從不知「尊重、諒解、愛」是何物,「寬恕」對他們來說是罕見字。夫妻之間要懂得「捨棄」,不要緊抓不放。重要的事要雙方同意,好的夫妻通常比較不計較「付出」多少。

  我和太太之間婚姻關係初期也會有些小衝突、摩擦,當時我個性較強,有時出言不遜,我太太從不反駁,雖然她也生氣,只是不理我這而已,我們衝突、摩擦就很快消失了。現在偶而也會有小爭執,但我們都會很順暢地讓它們消失。我們有三子女,兩女兒都已結婚,小兒子已經28歲未婚,我們在子女長大成人以前,教育子女的立場很少不一致。子女和我們之間的關係很親近,彼此之間有一個很健康、愉快的關係,我自認為我們擁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

王寶江

2018年02月20奇岩寶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杏嵐旭長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