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

 

 

  對於日益老邁的我們來說,面對"死亡"是重要的焦點,夫妻的一方先過世,他方如何平安的繼續生活,是一個難題。以我母親為例,父親38歲過世時,她才32歲,她雖然難過了一段時間,但要扶養我們,忍痛耐苦,要想法儘快恢復正常生活,照顧全家,她的中心思想是認命,認為一切都是天命。現在已經91歲了,40年來都和我及太太生活在一起,看她也是生活的很平安。

 

  夫妻之愛不僅是強烈的感情,也是"永遠的承諾",生命委身於另一個人的生命,決心彼此的愛情能永續。但人間事常不如意,很多原因會導致夫妻相離。夫妻感情好,一方在風華之年先過世,這種殘酷的現實,我們都無法躲閃。感情好的夫妻一方先"離去",思念起來就越傷痛。離去的殘酷和無常的現實經驗令我們痛苦。所以有一些文章作者認為除了夫妻之外,還應該還有另外幾位交情較好的老友、同學,可以聊聊天、談談心,尤其是老年時,我倒是很贊同的!

 

  至於感情較好夫妻一方先"離去",是否未來在另一個國度可以相會、重逢?這也是一個艱難的課題。我多年來看了不少探討此類又深、又難的人生課題的文章。例如榮格的"回憶、夢、省思","紅書"、"人及其象徵","夢的智慧","聖經",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等書。我很正面的肯定,感情好的夫妻之間,將面對面相見,相會、重逢在自己的夢鄉。理性主義者堅持主張靈學的經驗並不真的存在,他們的世界觀過於狹隘,給自己太多限制,認為無法感知、看到、不能證明的都不存在。我早年也是理性主義者,長期執著此種主張,隨著年齡的增長,觀察、思考和內在形象在我的生活中影響力愈來愈大,越覺得理性主義的不完美,這種凡事理性的主張使人生變得很單調、過度侷限。我們的精神世界有部分是不受空間和時間法則的支配。我們現在對於夢境和神話要有更多的想像,它是我們精神生活的延續。

 

  有許多人一生都希望"離去"後繼續尋求他們生前未獲得的一部份。答案在那裡獲得?透過夢的啟示和神話故事。透過夢的啟示,會補充我們在生活中缺乏的東西,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完整。神話故事對感情而言,是一種有治療效果、有價值的活動。

 

  我的至親有的人就是沒法面對死亡,他在重病時無論如何就是不要經過殯儀館,一定要繞道而行。這種面對死亡的態度應是很痛苦的。我的岳母過世前,我太太問她會害怕嗎?她回說害怕,但藉著宗教信仰(岳母是天主教徒),認為死後會到歡愉的天堂而比較釋懷。我個人是持比較樂觀的態度,認為我們的靈魂遺失的一半,就要重拾完整。我也鼓勵我的好友、好同學嘗試透過夢的啟示、和神話故事找找各自喜歡的答案。聖經中也有許多夢的啟示和神話故事。"夢和神話"可以想像在另外一個國度裡有多彩而豐富的生活美景、感情的歸宿。透過夢的啟示、和神話故事,我們人生將更完美。

 

 

王寶江

2018年01月09日奇岩寶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杏嵐旭長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