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30-《當詩遇見樂》甲班 陳培通

鄉愁的錨/白世紀

雲潮、車潮、人潮

林蔭道上高高掛著鄉愁的錨

兩旁的景物被車窗解讀成一枚枚郵票

向來的方向快遞飛跑

你則把自己裝入背包

迎來晨曦,送走落日

那行囊未完的旅程,失去的鎖鑰

 

星月淡、霓虹閃、晚風涼

遠處樓屋默默睜著靈魂的窗

突然間自我像滴水融入往事無際汪洋

人情冷暖薄如風牆

空空蕩蕩沒有半點回響

燈紅酒綠,人痴影瘦

那記憶漂洗的歲月,塵封的翅膀

 

緣起因果的前生

緣續交錯的今生

緣滅漂泊的來生

雨珠穿行於每條大街小巷

在盡頭的一端叮叮咚咚

面容陌生

語言陌生

飯糰的味道也陌生

 

白世紀2007.4.29於東莞

…………………………………………

  一向對於現代詩的作品,個人大都僅止於欣賞,從不評詩,也從不分析,原因不外是個人只是個喜歡讀詩、唸詩、賞詩、寫詩的凡夫俗子,二來從未研究如何評、如何析,三來更不喜隨意在別人的詩文裡,指東扯西,使用學理上的專有名詞,剖析詩的總總。

  一個FB上的偶然機緣,結識「新詩路」的負責人「白世紀」老師,一天聊起,新詩譜成樂曲的事,兩個未成謀面的網友,居然促成了這一樁美事。白老師提供一首詩「鄉愁的錨」,請我譜曲,當時閱讀後,白老師還以為要譜成可以唱的歌曲,我直接的說是譜成「鋼琴曲」。

  個人以為一首詩要譜成任何一種型態的樂曲,是取決於作曲家對於這首詩的感受而定,不是可以任意地選擇。

  讀了白老師的「鄉愁的錨」不下10遍以上,但是卻無法在個人的「聲樂」的感動下有所連結,簡言之,也就是無法用「聲樂」曲來表達。

  這裡提到我的作曲型態,因為自小受到古典音樂的影響,所以目前的音樂創作,不是目前大多數人喜歡的「流行樂」。因此白老師的「鄉愁的錨」很自然的就寫成適合音樂會上彈奏的「鋼琴獨奏曲」。

  「鄉愁的錨」是白老師在大陸地區生活過一段日子,有感而寫就的現代詩,這首詩個人無從評論好壞優劣,只是很單純的以一個讀者的感動,將之寫成的「幻想即興曲-鄉愁的錨」,至於是否能表現得完美,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聽眾是否可以從《當詩遇見樂》時,有沒有一絲絲觸發的漣漪,這就是《詩與樂》的一種互動下感動。

  寫作這首「幻想即興曲-鄉愁的錨」從2016-12-03到2017-03-05,前後花了3個月的構思譜寫,也在一場音樂會上很順利的演出。很遺憾的是,當天白老師很忙,沒有到場聆賞。

 

★大成國中教師音樂會★

時間:2017/06/02 (星期五)晚上19:00

地點:大成國中演藝廳

節目11:陳培通詩樂作品《鄉愁的錨》

˙詩作/白世紀

˙朗誦/樂曲/ 陳培通      

˙鋼琴獨奏/劉純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杏嵐旭長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